close


南都漫畫:張建輝
  廣州海選“民生實事”遇冷 20天僅徵集到15條意見
  明年的民生實事公開徵集意見時間已過,逾九成網友表示不知道
  南都訊 上月6日,廣州市發改委在市政府網站向公眾徵集明年的民生實事,徵集時間20天。但南都在大粵網發起的問卷調查卻顯示,逾九成五的網友不知道民生實事是什麼。
  實際上,從2010年開始,廣州市政府每年都列出“十件民生實事”,一一寫入每年年初廣州市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里。至今一共提出了50件民生實事。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有什麼用處?即下一年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,必須要總結這些民生實事完成得怎麼樣。就這五年來看,納入的內容大部分能完成。
  據廣州市發改委介紹,過去5年,是由相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市民關切,提出各領域民生實事,再召開各部門協調會,初步形成“十件民生實事”草案。然後會向社會發佈信息收集意見;同時召開座談會,聽取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和工青婦等各界代表意見,調整完善方案。最後是集體研究決定,即經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,才寫進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交人大審議。
  今年廣州市“兩會”期間,民生實事不實的問題引起政協委員們的炮轟。市政協委員韓志鵬、駱美全等人聯名提交提案,提出“十件民生實事”的選取存在市民參與嚴重不足的問題,應變政府主導為百姓“點菜”,同時發動民眾來監督,共同推進“十件民生實事”的落實。
  政協委員們建議,新一輪的民生實事應不預設候選項目,廣泛徵集,再通過公眾投票遴選出呼聲較高的項目。然後把各方收集到的民意及政府部門意見,綜合形成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市人大;若人大代表認為還有更好的項目,代表10人以上聯名可提出新增候選項目。最後決策由人大代表投票定奪。
  廣州市政府辦公廳上月出台《市十件民生實事辦理工作程序規範(試行)》。該《規範》特別明確了市十件民生實事的遴選範圍、原則及遴選程序,特別要求首先無導向性地徵詢市民意見,確定市十件民生實事,由過去的“政府配餐”改為“群眾點菜”。但沒有採納由人大代表票決這個意見。
  問卷調查
  海選民生實事?九成網友:我唔知
  南都在大粵網發起了“百億價值民生實事讓市民點餐,你點了嗎?”的問卷調查,截至昨日下午4時,共有1481名網友參與調查。
  其中,表示“知道”和“有點知道”民生實事的受訪者只占4.65%,逾九成五的被訪者不知情。知道廣州正在海選十大民生實事的就更少了。97.49%的被訪者稱“不知道”民生實事在海選。
  政府把自己原來民生實事的“配餐權”給了市民,希望市民自主“點餐”。卻只有0 .75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給政府提了意見,“沒有提意見”的占了92.80%,剩下6.45%的受訪者則態度鮮明地表示“壓根不想摻合”。
  打開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“民意徵集”欄(這是本次民生實事公眾意見徵集的三大途徑之一,另外兩條途徑為發送電子郵件、郵寄函件),市民反響寥寥。長達20天的徵集時間內,該網頁只有700多次的瀏覽量,徵集到的意見也只有15條。
  怎麼徵集意見?政協委員建議擴充渠道
  市政府網站20天才徵集到15條意見,這種情況要怎麼改變?大粵網的調查數據顯示,66.73%的受訪者認為只有三條途徑“不夠”,且“這幾種途徑不方便,而且看不到他人意見,沒有互動”。
  廣州市政協委員駱美全表示,在今年兩會提交提案時,也有考慮過如何擴大市民的參與度、提高知曉率的問題。他認為,盡可能擴大市民參與度,是“十件民生實事”做“實”很關鍵的一步。
  另一種情況是,有市民知道“十件民生實事”可以“點菜”了,但是仍然認為與自己無關,沒有動力參與。駱美全表示,“這就需要政府發動家庭服務中心等各種社會組織,深入社區進行宣傳。”
  你點哪些菜?網友最關心入園貴
  8月26日“十大民生實事”海選結束後,南都記者向有關部門詢問徵集意見的具體內容,未得到回覆。在網上問卷調查中,有多數網友認為,應該把民生實事決定權交給人大票決,徵集情況也應該向社會公開,否則有流於形式之嫌。
  那麼參與大粵網調查的網友點了什麼菜呢?“你認為明年的民生實事應該有哪些?”,網友提得最多的是醫療、房價、教育,其中幼兒園入園貴和外地老人無法享受廣州普惠政策提及的較多。
  把脈民生實事
  癥狀1 目標模糊無法考核
  目標越具體越容易考核。比如,政府要求今年年底新購置500輛公交車,到期一數就能知道兌現了沒有。但若使用含糊的語言,市民們就很難評判。例如,2010年提出改善出行條件這項民生實事中,提出要“不斷優化道路交通組織,大力整治交通黑點,努力解決部分地區存在的交通擁堵問題”。這個目標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。怎麼樣才算“優化交通道路公交組織”?“部分地區”是指哪些地區?到了年底市民怎麼知道政府是否做到了這些事呢?
  癥狀2 目標太大不切實際
  比如2010年十件民生實事,提出要“全年投入不少於2000萬元,帶動社會力量建設500處健身路徑、球類運動、休閑活動等社區體育設施,形成遍佈城鄉、各具特色的體育健身設施網絡”。投2000萬元,一年就在廣州“形成遍佈城鄉、各具特色的體育健身設施網絡”,這個目標也未免太“遠大”了。
  癥狀3 上級任務拿來湊數
  民生實事,本應是市民有需求,政府來解決。但有的民生實事卻顛倒了順序,政府並沒有問需於民,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,將之搖身變成“民生實事”,成為自己的政績。
  如2011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是:“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……其中新農保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的三年全覆蓋任務,35歲以上農村居民全部納入社保體系”。但省政府2010年12月印發的《廣東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年全覆蓋工作方案》中即提出了這一目標。因此,這個任務即使不列入“十件民生實事”中,廣州市政府也是必須完成的。
  癥狀4 承諾未能如期兌現
  廣州市政府過去4年給出的十件民生實事成績單中,2013年是最差的一次,這年政府提出“推進垃圾分類處理”的民生實事未能如期兌現,成為自設民生實事以來唯一沒有全部兌現的年份。
  當年沒能完成的任務是“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項目、改造升級垃圾壓縮站40座”。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鮑倫軍曾解釋說,“(大田山)餐廚垃圾處理廠本身也是一個處理污染物的環保設施,誰都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周邊。”而40座垃圾壓縮站改造計劃延期跟影響交通有關。
  採寫:南都記者 徐艷 李曉瑛
  實習生 黃勇浩 游子煜
(編輯:SN182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z49lzft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